择校

将新加坡的小学报名形容为一场战斗,真是一点也不过分。

这两天Sophy在帮一位朋友给她的女儿报名明年的小学。这位中国来的朋友,身份属于外国人,在新加坡小学报名的那复杂的阶段制流程之中,属于被归类到最后一个阶段的那种,根本没有希望上所谓的名校和成绩稍好的邻里学校,所能选择的,只能是新加坡人或新加坡永久居民挑剩下的那些还有名额学校,或者是昂贵的国际学校。我们来新加坡几年,也不曾经历过小一报名,没什么经验。昨天Sophy她们一起去一所小学,直接被那里的紧张气氛震撼了。学校目前的第三阶段,剩下30几个名额,却来了100多号报名的家长。看起来连学校也没预料到会来这么多人,临时在校门口支起桌子,抬来风扇,家长们就在烈日炎炎下,填表格交资料。由于报名人数多过所剩的名额,需要抽签。不出意外,我们的那个朋友,在今早的抽签中,没有被抽中。

按照报名的流程,没有抽中的家长,可以在今天下午到还有名额的学校报名,原则是先到先得。经过昨天的报名,我们家旁边那所通常报不满的小学,也只剩下3个名额了。Sophy早上过去的时候,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了,Sophy只排到了17号。据说排第一的家长,早上6点钟就来了。原来,许多家长已经在别的学校报了名,今早抽签,为怕抽不到而耽误了去别的学校报名,家长们就兵分两路,一个去原来的学校抽签,一个到新学校排队。相比之下,我们还是太没有经验了。

经过这场报名,我们总算理解了,为什么小一报名在新加坡是如此重大的一件事情,以至于总理在施政规划中要讲到,教育部更近似实时地发布各阶段各学校的报名情况,家长们一早就开始摩拳擦掌。我的一个同事每年会将当年的报名数据汇总到一个Excel表格里,发给她有需要的朋友们参考,以便根据历史数据制定报名的策略。今年我也向她要了一份,因为明年就要给乐希报名了。李显龙在今年的国庆讲话中说,明年开始,会让所有的学校预留40个名额给2B和2C。这改变不了小一报名的紧张状况,只要小六离校会考这根指挥棒还在那里,这个状况就改变不了。

至于我们的那位朋友,留给她的选择其实不多,要么上每年学费好几万新元的国际学校,要么只能让孩子回国读书了。说起来,也许让孩子回国念书也未必是一件坏事。自从2011年大选之前,新加坡各项政策全面向新加坡公民倾斜开始,外国人在新加坡生活就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了。比如上学这件事,新加坡人是拥有绝对优先权的,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先满足新加坡人的需求。政府为了抑制房价上涨,对永久居民购买组屋也加了越来越多的限制,最新的政策是,新PR三年之内不能买组屋,这必然导致组屋转售溢价的下跌和租金的上涨。在新加坡付出高昂的生活费和学费,却让孩子上一所烂学校,还不如回国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小学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