晴朗的天空里飘着啥

1.

在买iPad之前,我想过我可以用它来做什么。上网听音乐看视频这些不必说了,我想我还可以用它来看电子书,我之前用Kindle 2,看书的体验还不错,但看PDF效果就差一些。可以用它来记笔记,我在电脑上就用OneNote来记笔记,我想iPad应该有替代应用。再有就是玩玩Twitter,看看Google Reader啥的,也许还可以尝试一下iPhone OS上的游戏。iPad拿到手2个月之后,我发现它确实能满足我上网,玩Twitter,玩游戏的需要,但是要真想拿它来干点正事,比如看书记笔记,它还真不怎么靠铺。它就纯粹是个大玩具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

首先就是“iPad太好使了”,你可以用它来干许多事,比如上网,发推,玩游戏。相比而言,看书就太枯燥了。看书是一个需要集中精力的事,用Kindle的时候,它让人Focus在书上,因为它完全干不了别的(Kindle 2非国际版出了美国就没有网络可用了)。iPad正相反,比如看书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,会想要在Twitter上分享一下,结果一去Twitter就回不来了。

第二原因就是iPad完全不适合输入。由于屏幕的关系,它的软键盘,一个手输入显的太大,速度会很慢,而且iPad太重,不适合一个手长时间举着。两个手输入的话就必须有个支撑,而键盘又会显得太小。总之靠键盘输入来快速记东西或写很长的东西不太靠铺。手写输入更惨,因为是电容屏的关系,一般的触控笔都不能用,一直用手指迟早磨出老茧,而且手指太粗,相对来说iPad的屏幕就显小了。相比而言,Courier的双屏幕+触控笔应该是非常理想的组合,但是这东西已经被微软cut掉了。

2.

Jobs说iPad 28天卖了100万台,59天卖了200万台。它能卖得这么火说来令人吃惊的,试想一台CPU主频1GHz,256MB内存的电脑这年头谁会买啊?这还是一个十分封闭的系统,用户不能随便安装程序,没有Jailbreak过的系统只能从App Store购买和安装软件,而App Store的审核规则非常模糊,也许只有Jobs知道什么样的程序能够通过审核。想象一下,如果微软在Windows里强制用户只能安装比尔盖茨喜欢的程序,PC还会有人买吗?

关键就在于iPad不是电脑,而是一款娱乐设备。iPad取代不了电脑,电子书阅读器,游戏机,甚至是上网本,但是它能填补这些设备之间的空隙。如果你需要一款移动设备既能够上网查邮件,又能够玩游戏看电子书,iPad确实是不二之选。

3.

前一段Google开了Google IO,发布了Android 2.2,Apple开了WWDC,发布了iOS 4,两家斗的利害,可是谁也没再把微软放在眼里了。似乎移动领域再也没微软什么事了。

我曾经很看好Windows Mobile平台来着。记得当年mvm面试我的时候,我们还大聊了一番对移动设备发展的看法,都认为Windows Mobile将是很有前途的平台。说话间没有5,6年的功夫,它已经没落到没人搭理的地步了,真是让人心寒。

也许现在是微软改变策略的时候了。微软应该学学Amazon,Amazon明白自己的核心业务是卖书,Kindle设备只是书的媒介,它不在乎用户用什么设备来看书,因此有了Kindle, Kindle for Win/Mac/iPhone/iPad/Android,Kindle的软件在所有平台上都有。尽管苹果有iBooks和Kindle竞争,我还是会选择买Kindle的书,因为我不想被绑定在一个平台上。

微软继续发展自己的移动设备当然是好事,虽然这会烧掉许多钱,也很难再建立起以前的优势了。但这不应该妨碍微软将自己的产品发布到别的平台上,Office如果有iPad版,绝对会是一件好事。Windows Live最近就发布了Live Messenger for iPhone,新版的Safari里也集成了Bing搜索,这是不是意味着转变的开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