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PageOne打电话来,通知我《改革历程》已经到货了。5月底的时候,我有一天从PageOne经过,被杂志架上的一本《亚洲周刊》吸引,于是随手翻了翻。正是那个特殊的日子前夕,《亚洲周刊》作了一个专题,其中有几篇就是节选的《改革历程》的部分内容。我一时好奇,就在书店里转了转,没看到这本书,于是向店员询问,才知道原来中文版要到5月30号才在香港发行,不确定什么时候才能在新加坡上架。热情的店员让我留下联系方式,等书到了好通知我。于是就有了昨天这通电话。我想正好,反正我要去Vivo City的gv看变形金刚,免不了要逛逛PageOne,顺便把书取了就是了。
Vivo City里的gv与PageOne是隔壁,每次我去看电影,等电影开场的时间就会在PageOne里闲逛,看见什么想看的书也会随手买一本。新加坡的书店有一个好处,就是什么版本的书基本都可以买到,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小说、成功学,到微软出版社的大部头电脑书,从台湾各个出版公司的繁体书,到国内出版社的简体书,基本上都可以找的到。这一点我始终不太明白,新加坡也是一个独裁国家,却似乎感受不到什么对出版、言论的控制,但是也没见出什么乱子,也许是我对新加坡的政治生态知之甚少吧。为了不乱买书,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,就是尽量只买在国内买不到的书。比如我很少买国内出版社出的书,因为大部分都在国内买的到,价格还比新加坡便宜许多。
昨天去PageOne拿了书,免不了又顺便逛了逛。PageOne这段期间正在搞中文书买二赠一的活动,无论繁体简体,三本中文书中定价最低的那本将被免费赠送。
我在翻看章诒和的《云山几盘,江流几湾》的时候,看到其中有一篇是她为胡发云的《如焉》做的序。实际上并非真的书序,因为那本书的第一版并没有序言,章是看了小说后专门写的推荐文章,可惜那小说无缘将此文放在第二版作序,因为它被禁了。知道胡发云也才是不久前的事。我在国内从不看《小说月报》一类的杂志,因此不知道胡发云的存在。不看这类杂志可能是十几岁时对它们产生了偏见。我依然记得,上初中的我在院子的图书室里看《小说月报》或者《收获》时,看到一篇小说讲一个土匪头子抢了一个地主家小姐的故事,它说,每个女人都是一本书,他一层层地脱去女人的衣服,仿佛一页页地翻开一本书……。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那时年少纯情的我的一次启蒙,但或许改变了我对这类杂志的认识,也许从此潜意识里我便将它们归入了低俗的一类?我不得而知。
知道胡发云是因为看了他的《隐匿者》。这是一本中短篇小说的合集,收录了胡发云的几篇代表作,比如《隐匿者》,《老海失踪》,《驼子要当红军》等。这些文章都反映了中国社会当前的,或是某一时期的现实,很能发人深省。我一直以为中国的作家都早已不写这类文章了,老一辈的都已去发古之幽情了,新一辈的在玩穿越,没想到还有胡发云的存在。昨天本没有特定目标的,看了章诒和的文章,就想看看能不能找到《如焉》,果然在胡姓作家的架子上找到一本,像是唯一的一本,说不定还做过样书。
拿着两本书,想想既然是买二赠一,就再挑一本好了,于是又选了章诒和的《伶人往事》。章的书,我只看过《往事》,还是电子版的,因为那时这本书已经被禁了。章的文字有些唠叨,她在写那些人的际遇的同时,似乎也在抱怨自己的遭遇,让人对书中人物生出同情的同时,也能顺便同情她一下。选这本《伶人往事》,是因为书中写了许多老一辈戏曲界的角,我很感兴趣,章自己也说戏曲研究是她的专业,想必写自己的专业能够出彩的。
结帐的时候,《如焉》最便宜,被作为赠品赠送了。普遍来说,简体书一般都比英文书或繁体书便宜,我想主要是定价的关系,比如《如焉》定价25块人民币,而《伶人往事》定价却是360新台币,相当于90块人民币。难怪余秋雨只肯捐书了,定价低,版税低,如果再卖不掉,不拿来捐还能拿来干嘛呢?